古建筑修缮 从建筑工艺来区分:
1 石作工程
2 混凝土工程
3仿古建筑施工要点有哪些
4 仿古建筑小品:亭、游廊、门楼牌楼
为什么用砖灰做地仗中的填充材料?
古建油漆彩画的地仗包括砖灰、血料、面粉、灰油、石灰、麻、布等,其中砖灰为成型的骨料,其他为防腐材料、粘接材料、防水防潮材料、拉结材料等。砖灰具有很好的亲油性,使用时虽然把他们碾碎分箩,筛成不同细度的颗粒,但颗粒中仍有细微的孔洞和缝隙,与灰油等粘接材料调和,灰油可渗至其中,从而使地仗结合成牢固的整体。又,青砖由黏土烧成,性能稳定,材料易得,故地仗多用砖灰。
古建筑油漆彩绘分类如下:旋子彩绘-旋子彩绘经考查来自旋花变形图案。旋花,植物名、旋花科、多年生蔓草,茎细长,缠络他物之上,叶互生、戟形、有长柄,夏天开漏斗状合瓣花,色淡红,又名鼓子草。汉《神农本草图经》上有“鼓子革,古建彩绘又称"旋子花”之说。可见旋子花的名称来历颇早。旋子彩画在元代初步形成,但尚为简单不成熟,如山西永乐宫三清殿的梁枋彩绘,但对下一代的明清建筑旋子彩画起到了奠基作用。旋子彩绘在等级上次于和玺彩绘,在构图上也有明显区别,可以根据不同要求做得很华贵或很素雅。这种彩绘用途较广,一般官衙、庙宇、牌楼和园林中采用。 清代在明代建筑旋子彩绘的基础上又做了进一步的改革、发展。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,更进一步加强了规制。无论是图案的线路、做法、设色,题材以及用金多寡都有严格的等级标准,因此多年来画作工匠称旋子彩画为“规矩活”。
在古代建筑中,古建彩绘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。彩绘就是俗称的丹青,而古建彩绘就是古代劳动在古建筑物上绘制装饰画,不仅美观,而且有一定的防水性,增加建筑物寿命。
作为一种民间艺术,古建彩绘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,经过秦、汉、魏、晋、南北朝、隋、唐、宋、元、明、清等朝代,由简单到复杂,由低级到。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有在木结构建筑上施红色涂料的记载;秦汉时期在宫殿的柱子上涂丹色,在斗拱、梁架、天花等处施以彩绘,其装饰图案多用龙、云纹,并且逐渐采用了锦纹;南北朝时期,由于受佛教艺术的影响,又产生了新的建筑装饰图案;宋代彩画多用叠晕画法,使颜色由浅到深或由深到浅,变化柔和没有生硬感,表现出淡雅的风格。元代又出现了旋子彩画,但此时还不成熟。到了明、清时期,彩画发展到了它的鼎盛时期,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,取材和制作方面又有了新的变化与发展,集历代彩画之精华,新的品种不断涌现;题材不断扩大;表现手段不断丰富;法式规矩更加严密规范;等级层次更加严明、清晰。这时期的彩画,可分为官式做法和地方做法两种。